调查数据显示: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,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。其中25.7%的孩子表现出“自卑”,22.1%的孩子表现出“冷酷”,56.5%的孩子表现出“暴躁”,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。
在劳动节来临之前,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等着我们,就是传说中的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。
这个节日最早是由美国一个反体罚民间组织发起的,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上百个国家接纳了这个节日,但“打骂孩子”这件事还是屡禁不止。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儿童保护项目主任科尼利厄斯·威廉姆斯(Cornelius Williams)说,“世界各地儿童受到的暴力侵害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”:
全球2-4岁儿童中,有四分之三(约3亿人)曾遭受家中养护人的心理攻击或(和)体罚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及有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家长的原因。
02
这一套在欧美叫“time out”,是已经流行多年的教育方法。在国内的育儿类综艺节目中,我国育儿专家也做过相应示范。
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能帮助家长理清自己的情绪来源,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(和孩子)。
下面是一段涵创咨询老师分享的一段话送给大家:
做了母亲之后,我终于知道:可爱小天使会当街打滚,无理哭闹;会一整日不吃东西,或无节制吃到胃痛;会努力将小手指塞进电源插座,试图替自己充电。
我化身抢险队员,东扑西救,疲于奔命。我不懂:钻石也不过五十八个切面,幼儿为何会有一千种莫名其妙的行为?我不禁羡慕起妈妈,在她口中,幼时的我,给她最多的是快乐、慰藉与勇气,而不是疲惫、无奈与困惑。
小东西好不容易睡着,我呼叫火警一般,拨通母亲的电话,历数女儿的种种顽劣,并哽咽发问:“同样做母亲,为何您遇见的是玫瑰,我遇见的是刺?”
沉吟片刻,老人家温柔回应:
“你四岁时玩火,差点烧掉整个家;五岁时藏在屋顶睡觉,让家人哭着寻找一夜;到了七八岁,拒绝听大人的任何意见……”
握着话筒,我的汗涔涔而下,脸颊发烧,讷讷无言。
母亲说:“刺,也是玫瑰的一部分。”
红玫瑰的花刺会跳舞。纤小的花刺,通体透明,不懂得婉转柔软,不懂得投你所好,却能穿透所有浮华和喧嚣,让你看到最简单真实的好。
作者:刘继荣
节选自《和你一起,我不怕老去》
您的家庭教育问题,我们来解决!